tianweier'blog

Just another designer's blog

新年新气象

新的地方,总是要有一点新的气氛在,好久没有写什么日志也没有发什么作品,就稍微拿点东西上来充数吧。

新年之后,每每总是要给自己在新的一年里定下许多的计划,然后花一年的时间验证自己其实做不到。每年都是这样的杯具重演,出于习惯,今年依然要再来一次。

今年的计划里面,我要剔除掉一个持续了两三年一直说要做要做要做的事情,我决定正式的承认,我不适合做。这个持续了三年的伟大杯具就是:flash,正确的说,是ActionScript。我并不适合这种程序类的语言,人总有一点极限,学习某些东西也一定需要实际应用与交流,不过估计目前来说只能是承认自己没法保持热情去继续搞这个了。

未来的一年里,我觉得有必要继续精进我的PS技术。其实说起来,目前已经没什么功能上的需要学习的了,不过实际上我发现其实还是有很多很值得模仿和参详的东西,最近有一篇教程很是让我感动:http://blog.arsthanea.com/2010/02/09/discovery-channel-life/ 我比较欣赏其中对于光感和细节的处理,让人不服不行。因此激起了我下一波研究PS的热情,新年来这个就是计划之一了。

第二个软件当属C4D。3D max实在是一个强悍的软件,不过每每用到它的时候,就有杀鸡用牛刀的感觉,非常的不爽。这个软件似乎就符合我想要的要求,来年是需要学一学的,制作立体的图标或者其他的小玩意儿就一定要用到它的。

第三个就是要把手绘练一练,http://www.douban.com/subject/3675797/是最近看中的一本书,有钱了要入手一本,来学学马克笔。虽然以后不见得会用它来绘制工业产品,不过毕竟使用起来速度快,表现力强,携带方便,居家旅行必备啊,比色粉啊彩铅什么的顺手多了。

第四就是要多读书,虽然罗永浩说了,这个时代是不要诗歌的时代,不过读一读诗还是非常好的。杜拉斯的《情人》读了好几次都没法读进去,确实不太理解那种文字的情感。杯具了。

就说四点吧,反正多了也做不完,想到什么之后再写吧,新年大家都要开心啊~

腾讯校园招聘面试的秘密

声明:本文来源于腾讯内部论坛,作者是一线的面试官,经他同意转载,希望对正在找到工作的师弟师妹有所帮助。

由于从事基层管理岗位的原因,最近两年有机会在武汉、南京、上海等地进行校园招聘,为公司选拔优秀人才,在这个过程中接触过一百多名各种类型的应聘毕业生,我深深为这些莘莘学子渴望进入腾讯的热情所感动,也为绝大部分同学对面试缺乏基本的认识而感到遗憾。

写了这个夸张的标题,其实只能说是我面试应聘者时思考的角度,我并不清楚其他面试官面试的过程是什么样的,而且不同面试官的喜好、倾向不同,应该说某位毕业生能被相中获得腾讯的Offer,有很大的偶然性。我不敢说我在这里写下了的是什么的秘密,也不是腾讯的商业机密,只是想帮助毕业生在如此艰难的求职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

最重要的,对于人生的第一份职业,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想要的什么样的一份职业。2008武汉校园招聘,我们能发出的Offer只有70多个,而第一天上午安排面试的酒店就涌入近2000人,除了被通知来面试的外,还有许多“霸王面”。争取机会的勇气固然可嘉,但许多同学并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职业,对腾讯能提供什么样的职业、工作发展也不了解,盲目的跟从他人。比方对于喜欢做理论研究的同学,腾讯并不合适。实际上,腾讯每年也有工作才一、两年的优秀毕业生员工流失,原因各不相同,但相当多是发现腾讯的工作内容并不适合自己。

需要洞察面试者的需求,将面试官当作客户,满足“客户需求”。腾讯面试的岗位有很多类型,即使是技术岗位也分前台开发、后台开发、运营、信息安全、搜索等,每位面试官都是带着任务而来。由于面试的毕业生太多,学生在填报岗位方向时对岗位的理解也可能有偏差,因此存在大量自己所长与面试官需求不一致的情况。在短短二、三十分钟的宝贵面试时间中,首先在头五分钟一定要弄清楚面试官需要的岗位方向具体要求是什么。我一般出于对应聘学生的尊重,会主动先告知工作内容、工作地点等,如果应聘者发现跟自己兴趣不一致就推荐他(她)到合适的面试官那边面试。但不排除有的面试官并不主动告知。其次,要灵活根据面试官的需求改变自己陈述的内容。今年在上海招聘过程中,有位电子系的学生在我已经说明岗位方向的情况下,仍滔滔不绝的说明自己曾经参与过的某电子产品的开发过程,既耽误了面试的时间,又对增加自己的印象分无益。

校园招聘不同于社会招聘。社会招聘是招募有相关岗位工作经验,马上就能独立工作,甚至需要承担引领现有员工的职责。而校园招聘除了看学生的学习方向、项目经验外,更看重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情商等综合素质。腾讯笔试环节题目都非常基础,基本上是大三本科生就应该掌握的,这个环节目的是“海选”,剔除基础知识不佳的人选。进入初试,笔试成绩基本影响不大,像我一般不会提刁钻的问题难为学生,而是很喜欢随着应聘者列举的项目经历,不断深入追问下去,不断改变应用条件,改变应用场景,甚至将应用场景搬到腾讯的平台上,既不至于让学生感觉到领域很陌生,又能考察应聘者能否敏捷的解决新的问题。

不要尝试伪装,尤其忌讳不懂装懂。腾讯初试官基本上是工作过数年的基层骨干,综合面试官一般是各部门的负责人,对没有任何职场经历的毕业生,可以说只要短短5分钟,就基本有一个相对比较准确的判断。在面试官的脑海中一直有一个问题:“我该让他(她)通过还是不通过?”面试的过程则是不断加强这个问题判断的过程,也就是应聘者不断给自己加分还是减分的过程。正直是腾讯“正直、尽责、合作、创新”四个价值观中最重要的一个,也是面试过程中唯一可能去验证的。我喜欢对应聘者陈述的内容用很快的速度提很多疑问,甚至“打击”应聘者,测试其抗压能力以及这个过程中是否诚实。

面试是一个平等的双向选择的过程,保持不卑不亢、自信、客观评价自我的姿态非常好重要,所谓的“面试宝典”看看有益,但不要生搬硬套,做最真实的自我。有的学生十分拘谨,手脚都不知道该如何放,一问就一答。而有的学生夸夸其谈,甚至翘起二郎腿(当然我可以翘二郎腿,我有心理优势嘛),这样的学生都会让我嘀咕是否愿意选择这样的人做同事。

短短二、三十分钟的面试的结果的确非常偶然,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平时学习过程中的项目实践、名企实习经历、与技术相关比赛、优异的成绩甚至课余做过的小东西等都是有价值的,现场带一些资料甚至上网演示都能让自己区别于只带有四、六级证、奖学金证书的同学。面试官也是人,认识是有局限性的,能准确判断一个人的信息是非常少的,你总得给一个让面试官让你通过的理由吧?

我自己是离开校园有十年,属于70后看港台录像片长大的那一代,现在的80后的毕业生真的跟我当年毕业时不可同日可语,把当时的我放到今天,我可能真的没办法跟现在的学生竞争。但我喜欢这个时代的学生,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无比的青春朝气和自信,即使是面对着当前就业的巨大压力,仍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

生命满希望,前途由我创!有缘在面试时有过几十分钟简单交流的同学们,无论你是否最终有机会加入腾讯,我都祝福你们!

后来有一位HR的同事回帖补充了一点,也转来了:
最后有点小提示:
比方对于喜欢做理论研究的同学,腾讯并不合适。——这句话建议改一下:“比方对于喜欢做理论研究的同学,腾讯的产品业务部门并不合适,但腾讯研究院还是有发展空间的:)”

何处心安是吾乡

昨天做了一个梦,梦里我躺在床上,然后外面有人敲门,我从床上爬起来,绕过作为隔断的柜子,走到客厅,想要打开大门,发现门反锁了,于是我回头想喊我妈开门,她却已经在我身后,然后打开了门,梦继续……

梦其实很长很长,还有很多很多的细节和很让人匪夷所思的情景,但是当我醒来的时候,我却依然能够记得这个场景,并且能够感觉到些许的酸楚。愣了一下,我才明白,我是想家了。

其实在做这个梦的时候,我是躺在自己家里的,但是我却仍然不觉得,这个就是我的家。其实从小时候开始起,我就辗转的搬过数次家,其中最长的那次,就是我梦里萦绕的故土般的地方。三角形的杂院,门口的葡萄树,回廊一般的入口,和院子外面铁轨下山峦一般的斜坡。孩子的梦中总有一些挥之不去的记忆,很多故事里,那些背井离乡的游子,在阔别多年之后,回到故土,看到家乡,会像孩子一样的流泪。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总觉得我们这一代是很悲哀的,或者说我是很悲哀的,因为城市化的进程消磨掉了我们的童年,我们的成长,我们的青春记忆。比我们大的孩子,他们有曾经激昂的热血,有丰富多彩的童年,世界在他们面前,是一张白纸,他们可以尽情开拓;比我们小的孩子,他们有即将出现的技术,有闻所未闻的科技,世界在他们面前,是一个谜语,是一首歌谣,是一盒巧克力,可以一直猜测,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曾经回去过原来的那个家,却找不到当初的所在。宽敞的马路,整齐的绿化带,一幢幢高耸的大楼,我只能说他们不是我的家园,甚至连痕迹也被深深碾碎。在父母的指点下,我才慢慢知道了当时我们坐落的地方,却无法和当初的地点划上等号,而父母也是因为在当时看着这里从院落变为废墟,再变为新的院落,才会能够仍然知道那里在哪里。

有时候自己也很没用,总是能够想起在院子里曾经的一些事情。在院子里表演唱歌,忘词脸红却不肯下台给别的孩子唱;自己做小报,贴在墙上,呼朋引伴的去看;把黑蜘蛛鞭炮埋在土里,上面还要盖一个脸盆,等爆炸的时候看能够跳多高;走两步出去的臭水沟,连着鱼塘,在汛期的时候,用纱窗捞鱼;孩子们在工地里玩沙子,在别的大院里用铁轨和其他钢材搭建的架子上玩“四个大字”;或者是用捣烂的香蕉做馅,然后夹在饼干里放在冰箱中;或者在夏天用浇水的喷壶打水仗;背对着太阳,一群人没人口里含一口水,拿一个大水杯,就是为了看喷出来的时候那一瞬间的彩虹;大雨时分,从坡上的缝隙里汩汩而出的水流;秋天沾满衣服的苍耳,是欺负女生最好的武器;用鞋盒子养的桑蚕,总是冻死在秋末,没有破茧,产出仔来;满盆满盆的自种葡萄,吃了之后,就觉得外面卖的,无论多甜,总像是掺了水的;停电之后,满院子的大人小孩,熙熙攘攘的样子……其实还有很多,回忆10年的记忆,就可以回忆10年。这些记忆和语句,对于别人来说,似乎就是毫无意义的废话。对于了解的,只是人云亦云的童年情感,对于不了解的,就是隔岸无法明了的美丽。

曾经也想过,为什么要把这些并不算是愉快的东西写出来呢?因为这些东西,给别人说出来也是类似祥林嫂的呻吟,而且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十年,百年,依然不见得会有所改观,或者反复的情感,或者复杂的心境,有时快乐有时悲伤。

我喜欢把快乐和别人分享,永远对外展示我乐观开朗的一面,让人不至于伤痛,但是我依然不是完人,我也很不快乐,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在这个时代,理想过于沉痛,快乐非常的奢侈,因此人生的道路上不免萌生太多太多的不愉快。

而人生的道路是孤寂却丰富的。它的孤寂在于,你始终都只是一个人在前进,而另外的一方面,有很多人和很多情感可以陪伴着你,爱情的到来可以让生命燃烧火花,友情的到来可以使臂膀充满力量,可是当恋人离去兄弟反目的时候,我们又用什么来分担我们的痛苦?其实我是希望有一个家,能够让我回去。

上次看到一个悲哀的故事,中间让我感慨的,是所谓祭祀的意义。我理解中,总有一小部分的情感是要被来献祭的,因为这样,才会有大多数的幸福。因此这部分情感的付出,就是非常隐秘但是又非常的伤痛。如果说我的人生是一个庆典,那么这小小BLOG就作为我的祭坛,让我放一些情感上去,以此来让我的其他能够更加的快乐。如果这些东西给看的人带来了困扰,或者让其他人觉得不理解,我也无话可说,因为我本身就有一些不会让人很愉快的性格,这些是我,那些快乐的也是我,他们合起来就是真正的我。

梦里不知身是客,何处心安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