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事——微博大战
微博战争是一场硝烟弥漫的战争。
微博从开始的开放API,到现在的越来越封闭,排他性越来越明显,把这场战争的疆域划的异常清晰。记得当年使用饭否叽歪和做啥的时候,满天飞的同步软件,从一个微博说话,可以传达到N个微博去,然后在每一个微博中都FOLLOW同样的人。每次发表一篇日志,都会在各种地方留下地址。这样的微博慢慢在环境下溃退了,一方面是众所周知的原因,另一方面,是盈利模式的不明晰,让很多微博都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直到新浪微博的出现。
新浪微薄发现了名人的价值。之前的BLOG名人路线的成功,让新浪能够有更多的经验来经营这方面的资源。比起长篇大论的BLOG,“明星”适合的,是短小的微博。一篇文章,需要言之有物,要有时间去写去想,还要关注粉丝们的回复,想要与之有更深层次的互动,更是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很多名博,都是有专人来打理,而非明星本人写作,这个对于粉丝来说也是一个相当大的伤害。而微博不同,140个字,不需要什么内涵,一张明星自拍照,说说我今天干了啥,就可以引起粉丝们的疯狂,一天的行程中,车上的时间发两条,回复几条,看看娱乐圈里其他的明星说了啥,回复两句,再回复粉丝两句,都不是太大的负担。这样明星与粉丝之间的互动一下子拉到了非常近的距离。
当然这只是一方面的问题,如果新浪仅仅挖掘出了名人路线,自然也不能算是成功。关键是,微博的转播功能,是一个天然的,最利于信息传播的网络。SNS中还有认识与不认识,是否同一个学校同一个公司的区别,这些已经有的现实中的网络体系,一方面可以稳固用户之间的关系网络,但是另一方面也会阻止信息的传播。为什么这样说呢?好比我有一个同学A,在人人网上,我加了他,但是他总是分享一些我都看过的信息,或者总是“男子蛋疼女落泪”“上辈子你是折翼的天使”这类信息,我自然不会将这个继续传播下去,可是我又没法UNFO他,因为有可能会影响到现实中的关系,所以我不得不忍受一大堆我完全不感兴趣的信息在SNS网络中横行,同时我自己也会成为这个消息的传播终点。而微博不一样,我FOLLOW的,全部都是我感兴趣的人,而FOLLOW我的人,理论上也都是对我感兴趣的人(也有一部分是其他目的,如“互听大队”这种类型的)。所以说,我看到的消息都是我感兴趣的,我也想要把这些我感兴趣的信息传递给对我感兴趣的人。因此一个消息不会在传递中中断,而会以几何数字迅速播散开来。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