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事——微博大战
by tianweier
微博战争是一场硝烟弥漫的战争。
微博从开始的开放API,到现在的越来越封闭,排他性越来越明显,把这场战争的疆域划的异常清晰。记得当年使用饭否叽歪和做啥的时候,满天飞的同步软件,从一个微博说话,可以传达到N个微博去,然后在每一个微博中都FOLLOW同样的人。每次发表一篇日志,都会在各种地方留下地址。这样的微博慢慢在环境下溃退了,一方面是众所周知的原因,另一方面,是盈利模式的不明晰,让很多微博都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直到新浪微博的出现。
新浪微薄发现了名人的价值。之前的BLOG名人路线的成功,让新浪能够有更多的经验来经营这方面的资源。比起长篇大论的BLOG,“明星”适合的,是短小的微博。一篇文章,需要言之有物,要有时间去写去想,还要关注粉丝们的回复,想要与之有更深层次的互动,更是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很多名博,都是有专人来打理,而非明星本人写作,这个对于粉丝来说也是一个相当大的伤害。而微博不同,140个字,不需要什么内涵,一张明星自拍照,说说我今天干了啥,就可以引起粉丝们的疯狂,一天的行程中,车上的时间发两条,回复几条,看看娱乐圈里其他的明星说了啥,回复两句,再回复粉丝两句,都不是太大的负担。这样明星与粉丝之间的互动一下子拉到了非常近的距离。
当然这只是一方面的问题,如果新浪仅仅挖掘出了名人路线,自然也不能算是成功。关键是,微博的转播功能,是一个天然的,最利于信息传播的网络。SNS中还有认识与不认识,是否同一个学校同一个公司的区别,这些已经有的现实中的网络体系,一方面可以稳固用户之间的关系网络,但是另一方面也会阻止信息的传播。为什么这样说呢?好比我有一个同学A,在人人网上,我加了他,但是他总是分享一些我都看过的信息,或者总是“男子蛋疼女落泪”“上辈子你是折翼的天使”这类信息,我自然不会将这个继续传播下去,可是我又没法UNFO他,因为有可能会影响到现实中的关系,所以我不得不忍受一大堆我完全不感兴趣的信息在SNS网络中横行,同时我自己也会成为这个消息的传播终点。而微博不一样,我FOLLOW的,全部都是我感兴趣的人,而FOLLOW我的人,理论上也都是对我感兴趣的人(也有一部分是其他目的,如“互听大队”这种类型的)。所以说,我看到的消息都是我感兴趣的,我也想要把这些我感兴趣的信息传递给对我感兴趣的人。因此一个消息不会在传递中中断,而会以几何数字迅速播散开来。
自然有聪明人能够利用到这里面的玄机。中国人最喜欢的就是小便宜,只要在微博中写:转播此条消息,并FO我的听众,有机会获得一部IPHONE手机,一共10台。我想,十万听众应该是保守数字吧。这些算数很多人都做过的,5W块,投入到电视广告户外广告门户广告中,那就是泥牛入海。可是在微博中,一下子就可以多出多少的信息接收点,有多少人巴望看到你发消息。这样的广告效果,一个是精准投放(通过礼物的选择,就知道对这个感兴趣的人群了,转播化妆品和转播IPHONE的人群肯定是不一样的,虽然精度可能不够,不过初筛的作用肯定是有的),一个是关注度高关注人群广。在这里打广告,真是非常划算的。再和微博的运营方联合,在侧边栏推送带礼物的广告,那关注度又要更提高一个量级。
当然以上都只能是说从经营方向看的微博的优势,特别是前面一条,更是所谓新浪的优势。如果说腾讯也要一样走名人路线,那对起新浪来,估计没有多少胜算的。一个是先入为主,一个是扬短避长。腾讯的优势,全世界人都知道,就是用户。
全中国上网的人中间,大部分用户都有QQ,这是腾讯的优势,也是腾讯用以翻盘的机会。但是一旦滥用,就会变成我之前说到的,垃圾信息在SNS中横行的杯具。微博的生命力就在于兴趣,我对你感兴趣,所以我FOLLOW你。只有这样,一个个的FOLLOW才能织成一张大的信息传播网络。如果盲目追求表面上的繁荣,那就会造成垃圾信息的蔓延,以及对微博的厌弃。所以说,腾讯微博在开始的时候,就以邀请制,就是一个大的突破,脱离了腾讯本身的关系网络,从零开始,吸引一部分真正对微博有兴趣的核心用户,用这一群用户带动了整个微博的发展之后,再慢慢放量,加入QQ好友的体系,让QQ好友里的关系网渗透进微博的关系网,把微博本身的弱关系链与SNS的强关系链结合在一起,扬长避短,更好的发挥腾讯本身具有的实力。
微博本身应该是属于一种弱关系链的产品,我今天喜欢你一句话,就会FOLLOW你,明天我讨厌你一个观点,就会UNFOLLOW你,没有任何理由可言,也不像SNS那样会影响到现实生活。而这种由于兴趣所形成的弱关系链,却有极强的筛选性,因为收听与不收听没有什么门槛,所以凡是有觉得信息垃圾的,或者没共同语言的,都会被筛选掉,无形中弱关系链会组成一个强关系网,也是WEB 2.0时代的去中心化网络。人们不是因为某个中心人物而在一起,而是因为某个共同的兴趣在一起。每一个人都会为这个共同的兴趣创造信息,而每一个信息都能够触发另一个人对于此信息的回应。哪怕是生活,也有乐趣,因为是身边的人,和感兴趣的事情。
除了微博的弱关系链特点,微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就是信息的创造者是否是大部分的使用用户。一个良性发展的微博,其中大部分的信息,应该是由主要用户创造的,而不是少数的名人用户。名人用户再多,也只能是主流用户里的少数一部分,无论如何挖掘,大部分的人都是平凡人。而也正是需要这些平凡人,来衬托名人用户。但是如果只能做到这一点,名人路线是必败无疑的。名人是信息的创造者,而其他的用户则是信息的传播者,无法创造真正有价值的信息,这样的网络永远没有办法变成一个真正的健康的网络,因为用户只是追逐名人,而没有办法从身边的网络中发觉更有效更有趣的信息。可能我可以从某个我FO的好友转载那发现原来另一个名人也上了微博,然后去FOLLOW他,但是我本身,也就是用户,他们的核心价值没有被挖掘出来。
之前说到,QQ微博,是兴趣的弱关系链与QQ用户的强关系网交叉组合而成的一个复杂的网络。用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明我的一个观点吧,我和@yuguo互相FOLLOW,但是他FOLLOW了一位我没有的好友@九次,然后由于他经常转播我和转播@九次的微博,所以我们之间互相有了解,有共同兴趣。当然这不是一个勾搭的故事,只是想说明,用兴趣凝结成的关系网络,拥有非常强大的渗透力,可以让好友和好友间的关系网络自发的渗透开来,使得信息能够更为广泛的传播,也更加牢固了关系网络本身。而我也FOLLOW了很多名人,我自己会经常想看到他们的信息,例如@罗永浩我觉得他能够多长时间如一日的教训傻逼粪青,让我异常开心,每天像看相声一样。可是除了我对他很感兴趣以外,我并没有能够从他本身的关系网络里得到任何的延伸,他是信息的创造者,可以聚集起一大片的粉丝在他身边,这个关系网络非常强大。但是一旦他沉寂了,这个网络就消失了。我和他的其他粉丝之间的联系就没有了。但是哪怕@yuguo某天去旅行了,或者说戒掉微博了,我却仍然可以在他的关系网络里找到一些残存的我感兴趣的信息碎片,然后把重新利用起来,找到其他有共同兴趣的人。
其实总结来说,就是微博所要营造的一种重心,究竟是以具体的人为主,以兴趣为主,还是以关系为主。从不同的出发点,就可以打造不同的微博。其实新浪何尝不想打造一种关系?推荐好友也都煞费苦心,共同兴趣,相同好友,一样标签,住的很近,可能是同学。但是依然敌不过QQ一句,TA是你的QQ好友。
最后一句,用腾讯微博吧,不为别的,只因我在这里!
Comments
做营销真的很给力!
BTW,谢谢你给我打广告~
同楼上观点
哎··写得很好~
写得好,最后一句很有份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