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事——微博、轻博客、博客和SNS之间不能不说的关系
by tianweier
继微博之后最快窜红的一个名字,应该就是“轻博客”了。
其实作为一个产品来说,我很能够理解微博,理解博客,理解SNS,但是我比较不能够理解轻博客。
国内各大轻博客我就不一一列举了,至于所谓的差异,无非也是大同小异,万变不离其宗,其宗就是大家一起抄袭的对象tumblr。而tumblr在国外如何之红,其实在国内能够体会到的真的很少。比起twitter和facebook,国内玩tumblr的人实在是少的可怜,所以也不难理解大家一窝蜂而上,但是目前为止都没有人能够就轻博客到底是什么说出一点道道。
轻博客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它和我们目前所知的各种传达我们想法意见的其他工具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这里可以稍微简单的说一下。
轻博客之所以在国内起名叫“轻博客”,而不叫“重微博”,我想大家是对轻博客有一个简单的认知,觉得轻博客是更倾向于博客的一种工具。而在我看来,其实并不是这样。
如果作为社交关系来分析的话,博客像“孤岛”,读者们需要一个个去寻找他们关心的文章和作者,订阅,偶尔评论,评论一般得到回应的都是通过EMAIL提醒,或者自己本身有追评论的习惯。之前ie8就出过一个Web Slices,点击这里可以看到@rpsh同学对于这个性能的一些介绍。不过似乎也没什么人用,用户习惯果然都是惯出来的。之前也写过文章分析了一下博客的一些情况,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看看这篇《互联网事——博客未死》。
SNS是另一种社交关系,不是孤岛,而是桥梁。桥梁的意思是,我能够到你那去,你也能够到我这里来,我们之间的关系是互通的。这也就构成了一个个关系网络。不过我想SNS的用户大多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当你加了足够多的好友的时候,你的feeds里,就会被各种各样的垃圾信息(或者说你不关心的信息)所充斥。由于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SNS是依托于你某种真实的社会关系,而社会中大部分人都不是精英,而SNS本身不是一块创造内容最合适的温床,它更合适的是内容的传播,根据你的好友和你的兴趣给你推介产品,这个和GOOGLE的搜索广告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创造内容的精英并不喜欢SNS,精英本身在SNS里就只能是一个单向的存在。因为你如果想要把你的精英内容快速广泛的传播出去,你必然要加大量的好友,而一旦你的影响力上升,你的好友数量也同样会大量增加,由于SNS的关系网络是一个双向的关系,所以必然你无法顾及到你的SNS好友信息更新,就失去了SNS的本质。国内的SNS网站注意到了这样一点,就给精英们单独设计了一种单向的关系,类似认证空间,以及认证的小站。而给普通用户则是分组功能,以及特别关心,特别好友功能,用以筛选信息。
而微博的关系链,本身就是筛选信息。单向的关系链条就是给精英们准备的。新浪很敏锐的看到了这点,作为媒体起家的他们很容易也很迅速的获得了大量这方面的资源,所以成就了这样的成功。
但是这里有一个重点是不能够忽视的,就是精英本身的存在。作为用户来说,一个工具是否好用,其实他们并不是很在乎,他们在乎的是,在这个平台里,能否获得他们感兴趣的信息。在SNS里,就是他们关心的好友的更新,在微博里,就是他们关注的精英们的更新。
作为tumblr模式的轻博客,其实本质上的关系链条是微博的单向关系链条,博客本身是没有一个关系链存在的,打开你的博客后台,你只能看到评论的更新,而轻博客则是你关注的好友的更新,这里和微博是没有本质区别的,就是你关注的人的timeline。如果单纯的将轻博客和博客对比,把大量的心思花在“形式的简洁”“功能的好用”“主题种类的多寡”这些问题上,无疑是舍本逐末的。
轻博客如果想要在中国红火,并不是要攻城略地,要用邀请码饥饿营销,要用各种策略让用户转播,赞,分享,评论。而是内容,内容战胜一切!新浪微薄的胜利,不在于它创造了多少本地化的功能,不在于它的界面有多少可以自定义的方式,也不在于那些等级和徽章,那些鸡肋般的测试和应用,在于它把那些我们平时都想关心到的,散碎的精英们聚集到了一个平台上,让我们能够零距离的和他们交流沟通,能够关注到他们的近况。这个在博客时代是很难体会到的,一方面我们接受信息的门槛降低了,不需要在RSS阅读器上看看更新了没,而精英们也没有太多发表内容的压力,相比较SNS强关系链造成的信息骚扰,精英们可以用微博的弱关系链来关注他们本身需要关注的信息。微博不能够发超过140字的文字,这样精英们发表和创造内容就变得非常简单,但是也同样造成了内容的碎片化和质量的低劣。
twitter本身并不能发表除了文本之外的内容,使用第三方的应用,以及改版,在timeline的体现上也依然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在点开每条信息之后才会有一些多样化的形式表现,但是和国内的微博相比较而言就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由于twitter的形式简洁,facebook的强关系链阻碍传播发表,所以万恶的美帝国主义社会就迫切的需要这样一种东西:1.使用弱关系链,2.表现丰富多样的内容,所以就有了tumblr,所以tumblr就大红大紫。
反观国内。微博本身的timeline已经是非常复杂了,不仅仅可以插入图片和连接,还可以加入音乐、视频、话题、投票,这简直就是比tumblr还要强大嘛,tumblr还不能投票。现在微博无非是没办法插多张图片。但是伟大的中国人民还是想到了解决办法:把图片拼起来。这种方式解决了大多数的问题。
而国内的轻博客,本身的运营方式就是一窝蜂而上,而没有想到这个方向也许本身就是错的。退一步说,即使轻博客的模式在国内是会盛行的,但是也不应该是以这样的方式抢夺用户。用户始终还是冷漠无情的,他们只会涌上自己关心的人所在的平台,所以说能够把用户拉过来的最关键的招数,就是先要聚集起一部分活跃的精英。这也是任何一个需要提到“关系链”的互联网产品需要面对的非常实际的问题。轻博客不会重复微博的路子,这个是铁板钉钉的事实。除非精英们从微博的阵地转移。
本来文章写到这里基本也可以结束了,不过还是想说一个题外的东西,出处似乎是知乎,不过刚刚找了好久都没找到具体的位置,就只能大概说一下之前看到的一些概要吧。具体的就是“豆瓣”这样一个神奇的网站。它的关系链条是介于单向的微博关系链和双向的SNS关系链,这里区别的标准就是是否被对方标记为朋友,以及对方是否某些内容只开放给朋友收看。而豆瓣“我说”一直也就是一个微博,但是他们从不说这是微博;豆瓣的日记就是轻博客,但是他们也从不说这是轻博客;豆瓣的小站是什么以及豆瓣小组还有阿尔法城是什么都有一个相应的国外的概念可以直接套上去,不过因为我当时不怎么认同,现在回忆起来也有点困难。所以说,豆瓣是一个真正在沉下心做事情的网站,讲故事很容易,套概念很容易,但是坚持做一个产品很难。
豆瓣说是我觉得奇怪的东西,一直没明白是干什么用的,后来猜测是豆瓣为官方客户端做准备而做的一个试水型的产品,今天看到了http://instagr.am/p/F_Ljc/,验证了我的想法。
Comments
杭州最好的KTV是哪儿?杭州东方魅力www.mote188.com
杭州最好的夜场是哪儿?首选杭州东方魅力www.dongfangmeili.net
杭州夜场招聘首选杭州东方魅力?www.mote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