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事——博客未死
by tianweier
博客已死?是么?不是么?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种论调了呢?SNS的兴起?微博的出现?或者是更早的,WEB 2.0大热之时?而我第一个用的BLOG系统MSN SPACE宣布关闭之后,越发有更多人说,博客已死。
在我们讨论“博客是不是已经死掉”这个问题之前,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先提出几个问题:
- 博客为什么会出现?
- 博客为什么会消亡?
- 什么现象代表了博客的消亡?
- 博客消亡之后,他之前的那群活跃用户去了哪里?
- 还有什么人留下来?
博客的出现,代表的是WEB 2.0文化的兴起。WEB 2.0的中心思想,外界流行的说法是“去中心化”。在我看来,就是与WEB 1.0时代的门户相对,由少数几个单点的信息源,其他人是信息接受者,变成了所有人都是信息源,而所有人又都是信息接收者,这样的一个变化。个人没有门户作为自己推广信息的平台,因此博客变成了这个平台,它作为一个微型的信息源出现了。
你、我还有千万个他,都曾经写过博客,当然我也假定大家都会使用至少一个SNS。是什么让博客不再时髦?或者说,是什么,让我们没有兴趣再继续坚持写博客了呢?是博客不赚钱么?还是说没有流量?我相信,大多数网民都不会指望这样一个小小的东西能够给自己带来什么盈利,甚至在独立博客流行的日子里,很多人是贴钱写博客。而流量这个东西,确实又是很虚的,但是流量虽然有一定作用,但是并不是一个起到决定性的关键,后面我再慢慢细说。其实让我们不再写博客的原因很简单:缺少回应。寥寥无几的评论,没有高质量的回应和交流,让我们失去了写博客的耐心和动力。方便的RSS阅读器,每个人需要接受的庞大信息量,让我们吝惜每一条评论。
没有人写博客了。写了博客,没有人评论了。然后这股全民热潮,就退烧了。或者说,烧到了SNS和微博上了。2009年是全民偷菜年,2010年是全民微博年。2009年每天都是定好闹钟起床偷菜的大妈和白领们,2010年每个人都想被别人关注。但是没有人再想写博客了。之前每个QQ群里,经常会有这么一两个人发一条信息,说,去踩踩我博客吧。现在则是微博连接,说关注我吧。
从这里开始,博客就死了么?我不觉得。博客的活跃用户到底是谁?或者说,是什么人,让博客变成了一股热潮?博客兴起的日子,早就了一大批聚合网站的兴起,其中最出名的,就是del.icio.us和digg了。而这些网站衰落的时候,也正是博客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之前每一篇博客下面放满了各种聚合网站的连接,如今只有两种:facebook和twitter。国内鉴于情况比较复杂,所以依然繁杂,不过也可以分为SNS和微博两类。
先解决一个问题:什么人造成了博客的活跃?
如果你关注过博客热潮之时很多聚合网站分享分享量最多的那几条,就会发现很多共性:各种总结归纳1234567。这类文章一般最容易被收藏和分享。而这些聚合分享网站的活跃用户,也都是乐衷于分享这种文章。但是有一些不好的地方就在于,很多博客网站为了获得流量,会直接复制粘贴内容,而且还不是少数,同样也是“聚合”的一类。这种对原创作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伤害。如果是被关注度高的人士这样转载更是有苦难言。因为自己的文章虽然得到关注,但是关注的目光和信息的交流全然不在自己所知的范围之内。这些人的特点就是,本身不创造或者少创造博客内容,但是更多的就是分享。
第二个问题:他们现在哪去了?
微博和SNS是一个更好的平台。相比较之前盲目聚合,企图囊括所有人兴趣的聚合平台而言,这里的划分更为细致,而且关系简单。关注非关注,一点即可。“转载”和“顶”、“喜欢”按钮继承了聚合平台的优势,但是由于本身是在站内的闭环,有细化的关系网络支持,所以分享起来更加方便,很多SNS网站将对分享的评论和对原文的评论作为两种信息分开对待,这样一方面鼓励了原创,一方面也鼓励了分享。这群活跃的搬家的蚂蚁们转移到了SNS和微博上,博客的文章自然就是被冷落了。
WEB2.0是为了让内容从权威的手中解放,让信息爆炸,让每一个人都有权利和能力作为一个信息发散的点。当整个网络被各种信息充斥的时候,如何筛选这些信息就变成了一个必要的事情了。大量的人从之前的转载者变成的“顶”“喜欢”“转播”“分享”的爱好者。豆瓣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我个人基本很少泡在各种小组或者活动中,但是依然会能够从我关注的好友里得到非常大量的信息,他们每天的分享如同GR一样,丰富、最新而且非常有趣。而且很多人也从分享中得到了比被分享者更高的人气。
当然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到底博客死了没有?如果所有人都分享,那谁来创造?始终会有人留下来了。写博客的人依然在写博客,只是地方不一样了。140字虽然快速而精炼,但是作为承载一些重要的东西的时候,始终只能是个引子。精华虽然有,但是由于信息的疯涨,信息也变得廉价了。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这样的句子在那个时代可能被永远记住,这里也许只能淹没在浩然烟海里了。
博客没有死亡,死亡的是连接博客的纽带。新的传播方式代替了原来的评论、trackback、delicious书签等等,但是博客没有死掉。写字的人仍然在写字,创造价值的人仍然在创造价值。只是原本混在其中的一些其他的需求被分化了细化了。这对于互联网的发展确实是更有好处了。
update:写这篇BLOG的时候,正好遇到了另一个消息:delicious要关闭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正好印证了我的观点,不过这个消息发放出来之后也不意外的遇到了一些反弹,很多人觉得这个很好用他们一直在用,虽然我个人在浏览很多国外的网站的时候,分享的部分已经被twitter和facebook占领了。
Comments
delicious关闭
我倒是更认为雅虎的那个女ceo太傻比了
迟早雅虎会被他卖光了的
微博的信息是碎片化的,而博客依然在提供深度的文章给读者,我想博客会一直存在下去,正如平面媒体至今未死一样。
这种趋势对阅读也是一种减压,一些信息量少的会被分流到微博,而我们也可以有更多时间更集中地在博客文章上思考、创造。
写博客的已经半古董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