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张白纸开始做设计

by tianweier

如何做设计,我一直以来都有这样的一个想法。从模板?从栅格?还是从某一种默认的规则?我觉得都不是,真正的设计,应该是从一张白纸开始的。

当然很多业内的大师也有相关“模块化的设计”啊,或者其他对于设计的流程以及设计的方法有一些具体的阐释,但是这些都只是在一个范围之内的正确,对于时间、资源、精力以及能力都有所限制的设计,这些方式都是正确的。而我想的,却是希望能够找到一些更为本源一点的东西,在这些既定的规则产生之前,设计又应该是一个怎样的模样,那样的设计又该怎样产出。

做设计的时候,很多人经常都会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看看市场上同类型的其他设计是如何,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寻找灵感。这个方法本身并没有错误,相反有时候还确实是一个非常奏效的方式,不管是对于初学者或者业内的大师,都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但是我有时候就想,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或者这样做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如果不这样,是不是就做不好一个设计了呢?

在我看来,设计其实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每一个设计都是一个问题,设计的过程就是解答这个问题的思考,而设计的结果就是这个问题最终的一个答案。我们在考察其他同类设计的时候,就是在看别人如何解答这个问题,看久了,我们自然自己也会解答的方法了。但是假如在不知道别人的答案的情况下,我们自己做出来的题目,是不是也会有自己的一分味道呢?大师之于三流设计师,并不是他的电脑有多好,素材有多棒,软件的版本有多新,而在于他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手法更加成熟,也更加有创意。

这里又有一个其他的问题,创意是如何被表现的。很多人似乎都有很多创意,但是很多人的创意虽然新奇,却感觉不入档次,这个就是手法的问题。在不断设计的过程中,我们提高的是两个东西,并不是创意。这两个东西一个是“审美”,一个是“手法”。这两个就好比我们看到别人的答案的时候,知道谁的答案更好,而且知道怎么做可以做出这么好的答案。因为其本身并不是唯一的,即使跌跌撞撞缝缝补补,也可以勉强做一个交卷。

至于模板,我觉得更是一个比较奇怪的东西,好比用另一个题目的答案放到这个问题的下面,总有些不伦不类的感觉。

设计到最后,总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思考总是殊途同归的,假如我现在从没有见过碗,我再来设计一个吃饭的东西,我自然也会设计成一个圆形,下凹,有底的家伙,至于细节,则见仁见智。方盒子除了寿司,似乎就不太适合其他的食物了,毕竟不如一个圆形的大碗好清洗。

其实有一个更适合的标题,写到最后突然想到了,那就是:把自己当作外星人来做设计。